很多人在月經來臨前一週、或前兩三天,在生理上會出現發熱潮紅、頭痛、噁心、倦怠、青春痘、皮膚粗糙,胸部腫脹、下腹部腫脹、身體浮腫、便秘、腹瀉等的身體不適。在情緒上也容易出現有易怒、暴躁、悲傷、敏感、失眠、情緒不穩、焦慮等。但只要月經一來,這些情況就抒解了。這是因為黃體素與動情激素在月經來臨前會達到最高點,結束於月經來臨時,這時所產生的種種不適又稱為經前症候群(PMS)。
典型經前症候群症狀,可在月經來潮後二、三天,即告緩解,若仍持續,則宜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有潛藏之憂鬱焦慮、或其他精神或婦科疾病之可能。約有七十五%至九十%之女性為輕微程度,不影響日常生活之職業社交功能;十%之婦女,則較嚴重,需醫療之介入與處理;三至五%之婦女,則屬經前憂鬱症,必須精神科或身心內科醫師之專業治療。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目前在台灣經前症候群稱不上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根據病人的主觀感覺,去做症狀治療例如:頭痛予以止痛藥,失眠、易怒給予抗憂鬱劑,但醫生往往又擔心會造對藥物的依賴性。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作好自我調理是可以避免經前症候群的發生。
此時,也唯有小心的處理好相關的症候,讓自己生理心理面都能有較好的調適,也更能安然度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